“强基计划”自首次推行以来,经过四年的时间,其成效如何呢?

发布时间:2024-10-16 17:49:00 | 点击次数:0 | 编辑:责任编辑 | 来源:自主招生选拔信息网
摘要 四年前,首届“强基计划”正式启动。今年4月上旬,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39所参与该计划的高校纷纷公布了2024年的招生简章,并开始了报名流程......

首届“强基计划”实施四年成效如何?_自主选拔在线 (zizzs.com)

https://www.zizzs.com/gk/qiangjijihua/159703.html

自2020年起入学的“强基计划”学生们,今年已进入大四阶段。从4月上旬开始,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39所参与“强基计划”的高校已经陆续发布了招生简章,并开启了2024年度“强基计划”的报名流程。

在过去的四年里,“强基计划”在招生和培养方面都进行了哪些尝试?基于这四年的经验,今年的“强基计划”又有哪些调整?一起来看看!

经过四年的时间,首个“强基计划”执行的效果如何呢?

专业领域的不断扩展,旨在服务国家的战略需求。

今年,“强基计划”继续扩展其招生专业的范围。例如,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新加入了海洋科学专业,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武汉大学则分别增设了地球物理学专业。这标志着海洋科学与地球物理学首次被纳入该计划。

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周斌指出:“目前,我国在海洋科技人才方面存在显著短缺。将海洋科学专业引入‘强基计划’是为了支持国家发展海洋强国的战略。此举将加强学生的数理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海洋科技领域的人才需求。”

武汉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吴奕提到:“我国的地球物理学领域在理论研究、探测技术、环境监测以及学科交叉融合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加入‘强基计划’的地球物理学学生,学校将实行小班教学,设置首席教授,并安排知名教授进行一对一的学习及科研指导。”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王浩波介绍,中科大在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培养中将深化科教融合,利用合肥深空探测实验室、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大型科学平台的资源,以支持“强基计划”的人才培育。

除此之外,其他参与试点的高校也增加了“强基计划”的专业。例如,浙江大学新增了生物育种科学专业,兰州大学增设了生态学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增加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南大学都加入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北京理工大学则新增了智能无人系统技术(车辆方向)。

回顾这几年“强基计划”的发展,可以看到试点高校建立了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这不仅强调了基础学科的核心作用,而且使得更多基础学科涉及的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被包含进来,旨在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领域培养未来的人才。

实现公正与高效的选拔,构建多维度评估体系

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常务主任王浩宇指出,“强基计划”在选拔学生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准确识别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创新的能力、科研的潜力和批判的思维,以此筛选出真正有潜力、兴趣、天赋和志向于基础学科的人才。

为此,“强基计划”开发了一套多维度的考核方法来评估申请者,旨在确保选拔过程的公平性和效率。

今年,一些高校为具有特殊学科优势的学生提供了“破格入围”的机会。例如,北京理工大学允许高考数学成绩满分的学生直接入围;大连理工大学对在数学、物理或化学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提供同样的破格入围机会;西北工业大学和吉林大学也为数学成绩达到145分以上的学生提供了破格入围。

在计算入围成绩时,南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将数学和物理成绩作为重要因素计入总评。

“成功在基础研究领域需要良好的逻辑、总结和推理技能,而这些技能在数学成绩中可以得到体现。那些在单科成绩上表现出色的学生往往在该领域有着学习的潜力和热情,我们通过破格方式选拔他们是非常合理的。”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吴硕这样评价。

过去四年间,“强基计划”成功地选拔并培养了一批对基础学科有深厚兴趣和才能的学生。

“这些学生对科学的前沿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加入我们实验室的学生和那些继续深造的学生都非常出色,他们不仅知识基础扎实,而且具备强大的实验技能。”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系的教授安磊分享道。

以大连理工大学2021级的应用化学“强基班”为例,吴硕介绍,学生们在完成基础课程后,都积极地加入到教师的研究团队中,现已有超过20%的学生取得了个人研究成果。

许多招生办公室主任都表示,随着招生政策的持续优化和考生及其家长对“强基计划”的深入了解,申请者的选择更加理性,他们因为真正对“强基计划”中的专业感兴趣才来申请,这使得生源的质量稳步提升。“在多元化的评估体系下,那些对基础学科不感兴趣、只是想通过较低分数进入名校的考生,很难在学校的考试中脱颖而出。”大连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李琳提到。

推动卓越发展,实施连续培养模式。

“强基计划”既是一个招生改革的试点项目,也代表了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探索。它的核心特色之一就是基于基础学科人才的成长规律,致力于打造一个本科到研究生无缝衔接的长期培养模式。

根据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参与“强基计划”的高校需要加强从本科到硕士乃至博士的连续培养,以更好地支持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因此,各高校在当年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进一步明确了对合格学生实施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有效衔接的培养方案。

去年,首届“强基计划”的学生已经完成了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过渡。那么,这些试点高校是如何确保本硕博各阶段顺利衔接的呢?

中国农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的副院长武振龙介绍说,由于目前高校本科与研究生课程内容有很多重复,他们已对这些课程进行了调整,并采用了完全学分制,允许学生提前选修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强基计划”的学生在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后,可以选择进入9个不同的学院之一,学校为此特别设计了9套整合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案,并新开设了一系列以本研贯通和前沿交叉学科为重点的高质量课程。

周斌指出,与通常的保研推免不同,“强基计划”在学生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的评价中,更加重视他们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潜力以及其培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例如,同济大学推出了“2+1+X”的培养模式,即2年的通识基础教育,1年的数理基础教育,以及5至6年的直通博士的本博连读教育。在此模式下,学生在大四时将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衔接课程,并开始参与科研项目。据统计,同济大学2020级“强基计划”的学生中,有95%顺利完成了本科到研究生的转段,且全部成为了直博生。

王浩波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指出,该校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是否继续深造,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在完成4年的本科学习及超过2年的科研实践后,更加热爱自己的基础学科专业。在该校首届“强基计划”学生中,已有180余人完成了转段,其中近85%选择留在原专业深造。

长周期的教育体系不仅为学生发展学术兴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他们参与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诸思吟,一名来自复旦大学“强基计划”物理学专业的2020级本科生分享说:“在大四这一年,我除了提前学习研究生课程外,还继续从事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的研究项目。这不仅为我博士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使我能够提前面对并解决前沿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教育部表示,接下来将根据教育、科技和人才发展的整体战略,进一步优化“强基计划”,以全面提高自主人才培养的质量,并支撑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强基计划
上一篇: 测试文章1
资料
领取
官方
微信
2025
进群